到了冬休的時候,為了開春月季盛開的美景,它們得施重肥、重修。
【關于頂端優(yōu)勢,
在聊修剪的時候我想先說說頂端優(yōu)勢,定義是"植物的頂芽優(yōu)先生長而側芽受抑制的現象。"
知道這一點以后我們就知道了,每一次修剪,實際上就是去除了頂端優(yōu)勢,對于月季這種生活頗有"規(guī)律"的植物來說,接下來如果溫度合適,必定是剪口下的第壹個芽點萌發(fā),后它會長成一條新枝,因為月季的芽幾乎都是混合芽,只要有足夠磷肥,這個芽就一定能在長成枝條過程中孕花(也就是說,花在花苞出現讓我們看到之前,就已經孕育了)。
月季從本質上來說還是灌木(藤本也是藤性灌木),從根部會長出多條主枝(月季扦插苗早期往往這種形態(tài)不明顯,但遲早會長成那樣),如果這些主枝的粗細、活力都差不多,那么修剪到同一高度,這些主枝剪口下的第壹芽點會同時萌發(fā),后在差不多時間開花,達到群開效果。
細的枝條一般比粗的枝條孕花慢,但是木質化比較嚴重的老枝條,雖然粗,孕花也慢,花還少,可以在冬季修剪中淘汰。
關于冬剪
其實月季壯苗每年可以剪很多次,為啥說到冬剪仿佛是特別的?
因為在中國除了兩廣云南海南臺灣等沒有寒冬的地區(qū)外,其他地方冬季都有低于5℃的低溫,在連續(xù)低溫天,月季和很多植物一樣會休眠,休眠時候葉子自下而上發(fā)黃發(fā)紅,然后慢慢掉光,因為是自然落葉,葉片中儲存的養(yǎng)分會回流到莖稈和根系,可以看到各個芽點都紅漲飽滿,所以這時候進行修剪是損失較小的,也是一年中能夠進行強剪的時段。
另外,經過低溫春化,可以讓很多植物的花芽分化更加充分,使花期提前花量增加(然并卵,已經好幾年暖冬了……)。
通常灌木月季進行強剪,只留10-15厘米樁頭,剪到一個飽滿的外向或側向芽上方就可以了。
微月一般中剪就可以,有的大花微月實際株型也接近灌木的,就按灌木那么剪。
藤月除了修剪還要趁著葉子掉光看得清走勢,進行牽引。牽引是個很大的主題,不是一兩句話說的清的,以后會出圖文解釋。
另外冬剪辣手的,是齊根剃光,這個方法,適合盆栽地栽對株型有極度追求的人,現有的主枝都看著不爽,或者想來年的整個植株高度控制在低位水平,采用這種殺手剪。只有根系好的成苗才能這么剪,小苗弱苗就算了。而且這種剪法養(yǎng)分損失是很大的,需要上足肥。(此乃掀桌重新發(fā)牌的玩法,慎之。)
月季不休眠的地區(qū),可以在冷的時候修剪,但是手法要溫柔些,參考秋冬的中度修剪就可。
到底什么時間冬剪
進入休眠期,就是看到葉片發(fā)黃發(fā)紅脫落莖稈發(fā)紫的時候,就可以剪了,長江流域由于冬季溫度起伏不定,別太早剪,以免回溫后提前萌芽,然后溫度又暴跌,造成萌芽凍死,但也別拖到春天。大概元旦后春節(jié)前差不多,小寒大寒的節(jié)氣。
關于冬肥
冬季因為低溫,是一個上大肥的好時機,而且接著迎來春季,是月季一年中開花多的季節(jié),只有冬季施足肥,才能支撐春天的消耗。上冬肥平時用的速效水溶肥派不上用場,推過一邊,此時需要緩釋肥,包括有機肥(各種糞、餅粕以及品牌有機肥)、顆粒復合肥(品牌小白丸子)、控釋肥(以奧綠為代表的各色包衣小丸子)。不同的肥上的手法和時間有差別。
有機肥:分為生肥和熟肥,春秋追肥必須用熟肥,但冬季可以上生肥,只要寒冷天氣維持時間夠長,比如1、2個月,足夠生肥腐化的初期階段,也就是會大量產熱的階段在低溫中度過,這樣就不會傷根(冬天土壤下層溫度沒有空氣溫度低,土壤生物還在活動,所以生肥冬天也能慢慢腐熟)。
所以要下生肥,需要早一些,天夠冷了就下,讓肥料有個腐化時間,而且要下那些容易腐化的東西,為啥很多人都要下魚雜呢,因為魚雜里有鱗片內臟等含磷高的物質,而且腐化很快,其他尸體腐化慢,蝦雜螃蟹雜也是很好的。
糞肥中,以鳥類的糞含磷高,海鳥佳(但是貴),退而求其次是雞糞,其他糞肥不如鳥糞。
至于腐熟的一切有機肥,春天來之前下就可以了,可以和換盆翻盆一起來省力。有機肥要和介質拌勻,介質里好含有土壤,如果無土介質好拌點菌種,我比較保守,建議有機肥占整個介質比例不要超過1/3(盆栽),地栽無所謂,只要離植株一定距離(冠徑范圍內),挖溝填埋,別圖方便隨隨便便挖幾下蓋層薄土,特別是下魚腸啥的,埋淺了不等爛就讓野貓野狗叼走了,或者被蒼蠅產卵,春天大蛆爬出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