棉鈴蟲別名棉鈴實夜蛾、綠帶實蛾,屬于鱗翅目、夜蛾科。該蟲為世界性害蟲,在我國各地均有分布,農業(yè)中于棉花上常見其危害,園林綠化中也是許多花卉植物上常見害蟲類型,雜食性,寄主常見有萬壽菊、香石竹、扶郎花、木槿、百日草、向日葵等。
【1,棉鈴蟲的識別特征:
成蟲:體長14-20毫米,翅展36-40毫米。雌蛾黃褐色,前翅赤褐色。雄蛾灰褐色,觸角絲狀,黃褐色。中橫線由腎狀紋下斜伸至翅后緣,末端達環(huán)狀紋的正下方。外橫線斜向后伸達腎狀紋正下方。
幼蟲:老熟幼蟲體長30-42毫米,體色變化大,有淡綠色、綠色、淡紅色、黑紫色等,兩根前胸側毛連線與前胸氣門下端相切,甚至通過前胸氣門,體表布滿褐色和灰色小刺,小刺長而尖,底座較大。體壁顯得較粗厚。
【2,棉鈴蟲危害特點:
該蟲主要以幼蟲鉆蛀花蕾,咬食花朵及嫩梢上的新葉為害,造成落蕾、落花,Zui后導致葉片缺刻。
【3,棉鈴蟲的發(fā)生規(guī)律:
年發(fā)生量根據地區(qū)不同,4-5代、6-7代不等,都以蛹在土壤中越冬。翌年4月中下旬,溫度在15度以上時,成蟲開始羽化,有世代重疊的現象。成蟲晝伏夜出,集中在開花植物上吸食花蜜。雌蛾將卵產在嫩葉、嫩梢、莖基等處,初孵幼蟲取食嫩葉和小花蕾,被害部分殘留表皮,形成小凹點,2-3齡時吐絲下垂分散為害花蕾及花。老熟幼蟲入土內3-9厘米處筑土室化蛹,10中下旬仍可見到成蟲。
【4,棉鈴蟲危害如何防治?
1、成蟲具有趨光性,可使用黑光燈誘殺。
2、冬季翻耕,可殺死部分越冬蟲蛹,減少蟲害發(fā)生率。
3、化學防治:蟲害發(fā)生盛期可使用對應農藥噴施滅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