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樹穴的規(guī)格,應視土質情況和樹木根系大小而定。一般規(guī)定:樹穴直徑和深度,應較根系和土球直徑加大15-20cm,深度加10-15cm。樹槽:寬度應在土球外兩側各加10cm,深度加10-15cm,如遇土質不好,需進行客土或采取施肥措施的應適當加大穴槽規(guī)格。
2、土壤是園林植物生長的基礎,含有害物質及雜物必須清除,達到植物生長的條件。因此,在綠化工程施工前必須進行土壤化驗,為改善土壤理化性質,提高土壤肥力。 種植土回填完畢后混合山皮砂、有機肥等用旋耕機攪拌均勻,土塊兒直徑不能大于3cm。并且將種植土中含有的石塊、垃圾及蘆葦根等清理干凈,以滿足栽植條件。
3、裝、運、卸和假植苗木的各環(huán)節(jié)均應保護好苗木,輕拿、輕放,必須保證根系和土球的完好,嚴禁摔坨。
4、使用吊車裝卸苗木時,必須保證土球完好,拴繩必須拴土球,嚴禁捆樹干吊樹干。
5、樹木移植時為平衡樹勢,提高植樹成活率,應進行適度的強修剪。修剪時應在保證樹木成活的前提下,盡量照顧不同品種樹木自然生長規(guī)律和樹形。修剪的剪口必須平滑,不得劈裂并注意留芽的方位。超過2cm以上的剪口,應用刀削平,涂抹防腐劑。修剪的方法,一般采取疏枝和短截。
6、 樹木的根部和高大落葉喬木樹冠的修剪,均應在散苗后種植前進行,一般剪去劈、裂、斷根、斷枝、過長根、徒長枝和病蟲根、枝。
圖為樹樁月季基地
7、灌木、綠籬、花籬或需造型修剪的樹木,除根部修剪在種植前進行,樹冠部分應在種植二遍水扶直后進行。
8、種植的質量標準:
a)、種植的苗木品種、規(guī)格、位置、樹種搭配應嚴格按設計施工。
b)、種植苗木的本身應保持與地面垂直,不得傾斜。
c)、種植時應注意苗木的豐滿一面或主要觀賞面應朝主要視線方面。
d)、種植規(guī)則式要橫平豎直,樹木應在一條直線上,不得相差半樹干,遇有樹彎時方向應一致,行道樹一般順路與路平行。樹木高矮,相鄰兩株不得相差超過30cm。
e)、種植苗木深淺應適合。一般喬灌木應與原土痕持平。個別快長、易成活的樹種可較原土痕栽深5-10cm,常綠樹栽時土球應與地面平或略高于地面5cm。
f)、種植帶包裝的土球樹木時,必須保持土球完好,包裝物應取出。
9、支撐:喬木需要杉木干三角支撐,支撐應牢固,一般支柱立于土堰以外,深埋30cm以上,將土夯實,支柱的方向一般均迎風。樹木綁扎處應墊軟物,嚴禁支柱與樹干直接接觸,以免磨壞樹皮。支柱立好后樹木必須保持直立。
10、澆水:新植樹木栽后24小時內澆第壹遍水,此次水量不宜過大、過急,三日內澆第二遍水,十日內澆上第三遍水,此兩次水量要大,應澆透,以后轉入后期養(yǎng)護。每次澆水后均應整堰、堵漏、培土、扶直樹干,第三遍水后可封堰。
11、非種植季節(jié)種植,應采取以下措施:
1)、苗木應提前采取修枝、斷根或用容器假植處理。
2)、對移植的落葉樹必須采取強修剪和摘葉措施。
3)、選擇當日氣溫較低時或小陰雨天進行移植,一般可在下午五點以后移植。
4)、應采取帶土球移植。
5)、各工序必須緊湊,盡量縮短暴露時間,隨掘、隨運、隨栽、隨澆水。
6)、夏季移植后可采取搭蔭棚、噴霧、降溫等措施。
12、后期養(yǎng)護:按規(guī)定時間為一年,即新植三遍水后轉入后期養(yǎng)護,應固定專人負責。主要項目包括:澆水、中耕、修剪、去蘗、防治病蟲、施肥、防寒和看管維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