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文

玉蘭為何被稱為望春花?

隨著天氣漸暖,各大公園的玉蘭花也在陸續(xù)綻放。據史籍記載,明清時期北京已有玉蘭樹栽植,是北京Zui早盛開的木本觀賞花卉之一, 被稱之為“望春花”,并以古剎潭柘寺、大覺寺和頤和園的玉蘭Zui為知名……

玉蘭樹為落葉喬木,屬木蘭科、木蘭屬,有白玉蘭和紫玉蘭兩種。白玉蘭又名玉堂春、玉樹、迎春、應春、望春等,紫玉蘭又名木蘭、辛夷等。早在戰(zhàn)國時期,著名詩人屈原在《離騷》中便有“朝搴阰之木蘭兮,夕攬洲之宿莽”的詩句,其中的“木蘭”即玉蘭。到了唐代,玉蘭樹已廣為栽植,民俗中“玉堂富貴,竹報平安”的說法就是源自玉蘭、海棠、牡丹、桂花、翠竹、芭蕉、梅花、蘭花等“庭院八品”,而玉蘭居于首位。古人同時還把玉蘭、海棠、牡丹、桂花合稱為“玉堂富貴”,植于宮苑、園林以及寺廟等處。

“玉蘭”之名始于何時?據考,明代以前玉蘭樹一直與其他幾種木蘭科植物混稱為“木蘭”。明代李賢、彭時等纂修的《大明一統(tǒng)志》中記載的“五代時,南湖中建煙雨樓,樓前玉蘭花瑩潔清麗,與松柏相掩映,挺出樓外,亦是奇觀”,是文獻中首次使用“玉蘭”之名。此后王象晉在《群芳譜》中稱:“玉蘭花九瓣,色白微碧,香味似蘭,故名。叢生一干一花,皆著木末,絕無柔條……花落從蒂中抽葉,特異他花。”王象晉根據玉蘭花的花瓣數(shù)和花色將之與其他木蘭科植物進行了區(qū)分,并重點對玉蘭之得名緣由及其生物學習性、植株形態(tài)特征等均做了詳細描述。

玉蘭為何被稱為望春花?(圖1)

明末文震亨著的《長物志》記載:“玉蘭,宜種廳事前。對列數(shù)株,花時如玉圃瓊林,Zui稱絕勝。別有一種紫者,名木筆,不堪與玉蘭作婢,古人稱辛夷,即此花?!鼻宕鷧瞧淇T凇吨参锩麑崍D考》中對這種區(qū)分做了進一步細化:“辛夷即木筆花,玉蘭即迎春。余觀木筆、迎春,自是兩種:木筆色紫,迎春色白;木筆叢生,二月方開,迎春樹高,立春已開?!?

玉蘭原產我國長江流域,古代北方地區(qū)因氣候等原因少有栽植,北京是地栽的Zui北極限。古人喜歡在院子里栽植海棠、玉蘭,認為是榮華、富貴、高雅的象征,寓意“金玉滿堂”。明代詩人丁雄飛在《邀六羽叔賞玉蘭》中,極力贊美了白玉蘭的高貴和純潔:“玉蘭雪為胚胎,香為脂髓”;清代文人趙執(zhí)信在《大風惜蘭花》中,則謳歌了玉蘭花頑強剛毅的品質:“如此高花白于雪,年年偏是斗風開”。

北京地區(qū)的玉蘭花多在三月中下旬盛開,為京城初春時節(jié)Zui早綻放的花卉之一,也是Zui有名的早春觀賞花木之一。玉蘭花開,預示著春天的到來,所以老北京人多將其稱之為“望春樹”、“望春花”。

北京各大寺院里多栽植玉蘭,并以潭柘寺、大覺寺、八大處香界寺的古玉蘭Zui具盛名。在佛教文化中,優(yōu)曇華、曼陀羅花、蓮花、山玉蘭被稱為“四大吉花”。其中山玉蘭樹姿高大,每年四至六月間在綠葉叢中開出碗口大的乳白色花朵,九枚花瓣舒展開放,中間直立著圓柱狀的聚合果,恰似釋迦牟尼佛端坐在蓮座上,故被稱為“佛門圣潔之樹”。

聲明:月季網致力月季產業(yè),部分文字和圖片來源網絡,版權歸原作者,如有侵權請聯(lián)系刪除。

月季網

月季網